阿Q: 我在美国找教职的一些心得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如今,清华北大等中国高校都纷纷开始进行人事改革,推动长聘教授制度,也就是美国所谓的Tenure和Tenure Track体系。教授招聘是这一体系的一个重要基石。今天,让我们看看中国青年学者在美国寻找教职的一些心得,无论对国内高校的人事改革,还是对青年学者的海外求职,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年轻时候读书经常感叹美国二十世纪科学人才的兴旺和科技的发达。那个时候就想着如果将来能加入这个科学团体学习和探讨几千年来科学的成果和发展该有多开心。本科毕业之后,来美国读书拿学位做博后,近来幸运地加入一个大学成为助理教授。一路走来算是平坦和幸运。现在每天开心地上班,和同事以及学生讨论科学,貌似正在实现着年少时的梦想。
在我找教职之时,经常请教前辈找教职的技巧,如今,也常有正是博士或者博后的同学朋友问我找教职的建议。在这些过程中,或多或少我积攒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浅见 (理工科)。虽说“大象无形”或者“大巧若拙”,作为年轻的科研工作者,离这些也许还有段距离,所以下面经验如有不合适之处,切多多包涵。
我还是少年的时候,就想着来美国做教授。主要的动力就是可以接触到科技的前沿,可以把学习人类几千年来科技的成果作为自己的职业。所以一路走来,主要是兴趣使然。所以在读博时候就坚定了下一步是博士后,后面博士后的时候就早早为找教职准备起来。所以回头看来觉得兴趣是一路走来重要的因素。有了找教职的热情,我后面就以时间顺序根据我的经历描述下找教职的一些重要方面和技巧。
先交代下我的背景,我的本科是在中国一个传统的工科大学读的。我的博士是在中西部一个著名的州立大学读的 (美国综合排名大约30到40),博士后是在波士顿的剑桥区做的。博士和博士后导师都是助理或副教授。我读的是理工科偏理科些。在找教职的时候发表的文章不算顶尖但是还算不错。很抱歉由于其他原因,我这里不能完全披露个人信息。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对学校的排名没有要求,只是想找个地方做让自己开心的事,那么我认为大家基本都可以在美国找到教职。我在找之前就想好了无论去哪个前二百名的学校,我都会很满足,所以就设定了投简历的学校的范围。多投出去一些简历增加面试的机会,这个也挺重要。需要说的是我的面试学校的综合排名后来从100多到40多都有。我最后去的学校是我面试里面排名最高的并且我有若干offers。
有了这个心理准备,那么就可以开始准备申请材料。一般助理教授职位要求的申请材料包括:简历、推荐信名单、研究陈述、教学陈述。这些里面,简历最为重要。因为简历里面包含了很多可以快速捕捉到的信息, 包括毕业学校,毕业专业,导师名字,文章发表状况和科研方向。学校第一轮筛选很多时候只看这些基本信息,能不能拿到面试基本由这些信息决定。在这些信息里面,如果非要分个等级的话,文章发表状况和科研方向最重要。剩下的研究陈述和教学陈述的重要性次之。
投出去材料之后,在收到面试之前,就可以专心的做科研。一旦拿到面试之后,就可以好好准备面试。经常在校园面试之前有电话面试。由于语言的限制不占优势,所以需要认真准备。电话面试的目的包括确认你的科研方向和你是否可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科研方向基本上不可控,一般只能按照自己的以前背景来延伸,且不能胡编乱造过渡牵强附会 (教授们一般知识都很渊博)。不过良好的沟通能力你是可以控制的,通过多多练习和模拟回答可以得到提高。其中的诀窍是:把复杂的东西用简单的话说清楚。它的重要性被爱因斯坦强调过: “if you can't explain it simply you don't understand it well enough.” 所以这个方面要认真准备。具体的办法就是要对自己的背景,研究计划非常地理解。一个小技巧就是多用比喻。虽然比喻经常导致准确性的缺失,不过对于完全不同领域来的人,形象而简单例子已经足够了。
能到校园面试的这一步,基本上已经成功了一半。校园面试最重要的就是科研进展报告和科研计划报告。在诸多因素里面,这两个报告的成败是最由我们自己控制的。什么是最佳的报告呢?报告的目的是传递思想,因此能成功传递思想的报告是很好的报告。让听众听完有很多启发的报告就是最好的报告。这里,比较好的例子就是一些优秀的TED报告,和观众有共鸣。当然作为科研报告,要触摸到科技前沿,必不可少的涉及到一些深刻的东西。因此在科研进展和科研计划报告中,一定要尽量完整又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能因为难以解释或表达就蒙混过去。总之,我认为这两个报告是整个教职申请中最重要的。
面试中,还要见不同背景的教授进行私下讨论。一般为三十分钟的面对面会议。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很多和你见面的教授都会进行投票。从我个人而言,我几乎对所有的新奇事物都很感兴趣。我将这三十分钟的会议看做很好的机会去了解一些我平时没有机会接触到的东西。因此我在会议中会问很多问题,同时我也愿意分享自己的理解。
校园面试完之后,就可以等对方决定了。这个基本上也不可控,因为好多因素的影响。这时候要有阿Q的精神,不要把拒信当做失败 (我收到很多个)。如果连续面试几次不成功的话,也许可以考虑是否去工业界,说不定另一条路上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上述这也是我当时的想法。如果很快拿到教职的话,那就开开心心的按部就班准备后面的生活。
那贯穿整个面试中你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我认为是主人翁的态度。将你面试的学校当做你将来工作的学校。这样,在你和面试者交流的时候,你都会为你未来学校的发展着想。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想自己的学校变得很好。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找教职的技巧的话,那就是:热爱科学最重要,技巧也许只是锦上添花。
我想强调下,以上所说为一家之言,与我个人的背景非常相关,定然不能通用各个学科和每个人,请批判和选择性地看待我的这些说法。
service@scholarset.com 或微信ID: scholarset
回复“目录”或“分类”,浏览知社更多精华。长按二维码识别,可以关注/进入公众号进行回复。